6月2日,全国中学历史学科单元作业及习题设计大赛第四场前导讲座举行,吸引逾万人次线上观看。本次主讲人为“国培计划”首批专家库专家、华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黄牧航教授,由我系徐继玲副教授主持。
本讲座以"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历史学科命题方法"为题,深入探讨了如何将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有效融合,实现教学评价的闭环。与第三场徐赐成教授关于学业评价的讲座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对教育评价体系的深入探讨。
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强调教学、学习和评价三者之间应该有内在联系,而不是相互脱节,这一理念虽然易于理解,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中学教师经常面临教学重点与高考考查重点不一致的困境。以“交通与社会变迁”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关注“交通”本身,而忽视了“社会变迁”的影响。然而高考命题却更侧重考查“社会变迁”这一概念。通过对教材、历年高考试题和课程标准进行细致分析,“变迁”一词频繁出现,历史教学与评价中概念内涵的不一致的问题确实存在。解决教学与命题差异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分析课程标准,这些标准为教学设计和试题命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教学设计应基于课程标准和教材,同时关注高考命题的动向,确保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相匹配。试题命制则应更全面地涵盖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概念和要求,避免过度依赖学术研究的新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课程标准包括四个维度:内容标准、表现标准、水平标准和题型标准,其中内容标准是评价时考察的内容,理论上不应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表现标准明确了每个考察动词的含义,如解释、评价、分析、记忆等;水平标准涉及学生能力的层次,确保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相应的要求;题型标准则明确了考试的类型,如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教学评价应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日常教学,建议在教学设计初期就考虑评价要素,以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无缝对接。针对教学评价不一致的问题,可考虑三个层次的策略:首先,根据高考命题要求确定教学重点,确保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其次,根据高考命题来拓展学生思维,鼓励他们超越教材,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最后,依据学术研究成果,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黄教授举例说明了如何将社会变迁的概念融入教学设计中,包括如何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和问题设置来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在答题时进行全面分析和多角度解读,从而增强教学和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试题命制方面,通过对近十年高考历史科试题中行为动词的统计分析,发现高考试题中的行为动词呈现多样化趋势,且不同地区的试卷在动词使用上有所偏好。基于这些认识,黄教授进而提出了一套符合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等命题要求的教学与评价策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应用这些策略,实现教学与评价标准的一致性。高考试题中的行为动词与课程标准的契合度为37%,说明在命题时还有很大的空间去挖掘和利用课程标准中的概念和要求。
在对未来教学和命题的建议方面,应坚持基于标准和教材的评价理念,加大对考试测量中行为动词的研究力度,以及加强研究中学历史核心素养导向的命题规律。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高历史教学和评价的质量。
徐继玲老师在总结中强调,本讲座不仅提供了命题技巧的深入指导,更从教学理念、设计和实践层面出发,将教学、评价与命题融为一体。通过具体案例和示范,展示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融合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同时强调了对高考命题中行为动词的深入分析,为教师提供了洞察命题深层意义和把握未来命题动向的视角。此外,提倡采用分层次递进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逐步提升,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参考,推动了学生思维深度的发展。讲座为历史教学和评价提供了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的见解和策略,将有助于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必威Betway东盟体育融媒体中心
供稿人:张怡宁
编辑:颜雪纯
投稿邮箱:lsrmtzx2020@163.com